10月23日夜晚至24日凌晨,兰州市以降雪的“高姿态”方式迎接霜降节气的到来。24日,来自兰州中心气象台的消息称,23日,我省张掖以东的武威、白银、天水等大部分地方出现小雪(雨)或雨夹雪天气,其中临夏、定西、甘南、陇南、天水等州市局部地方出现中雨(雪)。近日,兰州市区低温将降到“冰点”0℃,高温虽然回升到15℃,但已经没办法阻挡寒冷冬季来兰“叩门”的步伐。
10月24日,记者从兰州市气象台获悉,23日夜间,兰州市各地先后出现了雨雪天气,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榆中县夏官营9.7mm;城关区五里铺观测站降雨量为6.4mm。24日,兰州市实测最高气温降至7.1℃,最冷气温降至2.2℃。
答:刚开始供暖时,系统水力不平衡,水工况不稳定,所以热用户要及时排放管道集气,以免影响供热效果。
答:供暖系统在运行中,管道内部不断有气体产生,这些气体往往存在系统的最高点,积累到某些特定的程度时就会产生气塞,阻碍水的流动,导致散热器不热。楼顶住户的暖气自动排气阀因年久失修或质量上的问题,很难及时排出气体,因此,需要人工进行多次排气。楼顶住户要配合好供热公司,使其排气工作能够顺利进行。
答:很多人由于不了解散热器的散热原理,而在装修时只考虑美观,将散热器全部包在里面,导致散热器热量散发不充分,进而影响了室内供热效果,影响温度一般在3℃-5℃左右。因此,希望用户在今后的装修中一定要考虑散热器的合理。
1.暖气系统阻塞,物堵或气堵现象为暖气片前段热,末端不热;部分暖气片热,部分暖气片不热;
2.二次管网设计布局不合理,暖气年久失修,内壁结垢,水流不畅。现象为小范围或局部用户热,其他不热或感觉不明显;
6.二次管网漏水或人为放水。现象为二次管网供水温度偏低,室内温度不正常。
答:不能随意改动。一是集中供热是一项系统工程,若随意改动,会使采暖设计参数改变,造成暖气片散热分布不均,影响采暖效果。二是多数装修人员不具备暖通专业相关知识,供热设施改动后,有可能会出现接口不严、管道坡向错误等问题,不仅影响采暖效果,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单元采暖系统的循环。
答:供热初期整个供热系统不稳定,主要是系统内不用热的用户较多,尤其是老系统中的个别用户既不用热也不配合,影响了向系统内注水。按照供热计划安排,要在供热运行前全部系统要注完水,冷运后转入供热正常运行,而由于延期交费或拆断管线的影响,延误了正常注水,造成了供暖后边供热边注水,总系统平衡发生了波动,室内系统由于充水流量发生瞬间变化而产生积气,影响了热水的正常循环,而使暖气不稳定,忽冷忽热。在这种情况下,热力公司人员又要对其进行重新调试平衡以恢复正常。
目前,兰州市供暖方式大致上可以分为集中供暖(包括煤电锅炉、天然气锅炉集中供暖)、分户计量供暖和壁挂炉供暖方式。那么,采用哪一种方式取暖费最省钱呢?近日,记者正常采访了分别住在4个小区,采用不一样方式取暖的居民,晒晒他们的取暖费账本。
家住城关区市政大坡一企业老旧居民楼的市民张先生居住面积40平方米。冬季时,他家暖气由一家公司物业采用天然气锅炉集中供暖。10月21日,物业公司贴出了收缴2019-2020年度取暖费及试水打压的通知。
据了解,去年取暖期即2018-2019年度,张先生家取暖费按5元/月·㎡交纳,5个月供暖期共交纳1000元。
张女士家住碧桂园小区,小区居民采用分户计量供暖。张女士家取暖面积140㎡,2018-2019年度供暖期间,她家室温一直维持在22℃-23℃之间。由于供暖时,供热站服务人员将她家调节热量大小的阀门拆掉,她家相当于放开阀门取暖,一个采暖期下来,供热站根据热量表计算出她家应交取暖费4200多元,要求补交300多元。考虑到她家住1楼,供热站决定将补交费用减免,即实交3900元。如果折合成按月按面积供暖,张女士家取暖费单价为3900÷140÷5=5.57元/月·㎡,比家住市政大坡的张先生家要高0.57元/月·㎡。但张女士说,如果当时控制阀门不拆掉,她家取暖费肯定在4元/月·㎡左右。理由是,她家邻居家取暖费只有3.89元/月·㎡。
赵先生家住安宁水岸天成小区,住房建筑面积为88㎡,采用分户计量供暖。2018-2019年度供暖期,家中室温22℃-23℃,结算取暖费后,共交纳取暖费1700多元。如果按月按面积集中供暖折算,他家每月每平方米取暖费为1700÷88÷5=3.86元/月·㎡,取暖费单价比家住市政大坡的张先生家低1.14/月·㎡。
市民柴先生家住雁滩鸿运润园,采用壁挂炉取暖,取暖面积160㎡。2018-2019年度,他家室温保持在22℃左右,交纳取暖费2500元。如果按面积集中供暖折算,他家每月每平方米取暖费为2500÷160÷5=3.13元/月·㎡,显然柴先生家取暖费单价比家住市政大坡的张先生家低1.87元/月·㎡。
总体算下来,采用壁挂炉取暖最省钱,其次是分户计量供暖,集中供暖最贵。但是,不论是壁挂炉取暖,还是分户计量取暖,省钱还得靠温度调节阀或者热量控制开关来控制,如果任由壁挂炉猛烧,或者将分户计量阀门开到最大,一个采暖期下来花费的取暖费,肯定比集中供暖还贵。
如果有个地方,可以什么都不用带免费学习二胡,你会去吗?估计大多数市民听到这件事,第一反应都是:不可能有这样的事!
10月22日,记者来到土门墩的一处商住楼内,找到了这处可以不要钱学二胡的地方。只见十余名叔叔阿姨,在老师的带领下,正在专心致志地练着二胡曲《北京有个金太阳》,欢快热烈的气氛里,每个人脸上都神采飞扬。而这样一个平台,是由63岁的李晚明搭建起来的。
生于1956年的李晚明,身形瘦长,脚步轻快。他和记者说,自己来自甘谷农村,家中排行老小,自十二岁父亲去世后,哥哥们全部外出工作,他便承担起了照顾母亲和侄子们的任务。由于那时候年纪小,生活条件差又吃不饱饭,为挣工分干重活,落下了驼背的毛病。虽然没有上过学,但凭着一股拼劲自学文化,19岁时成了村上的出纳。
1983年,李晚明怀揣10元钱,来到了甘谷县城跟人学着修眼镜。由于踏实勤快技术好,在县城里有了名气,便开始摆摊卖眼镜。1989年,李晚明打听到木材生意赚钱,便大着胆子用积攒的3300元钱做了一单买卖。这次的成功经验,帮助李晚明打开了木材生意的大门。在从业的近30年里,他由于业务能力强,又诚实守信,多次获奖。2007年,他还获得了由七里河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年度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奖。
2012年,李晚明在日常散步的百合公园,发现了一群喜欢唱秦腔的老年人。他被这群精神头十足的人吸引,便常常去听他们唱秦腔,渐渐地,他发现了一个情况。这群老人的伴奏乐器都是自带的,当其中有人走了之后,留下的人便没有伴奏了。看着很多老人失望的表情,他萌生了买乐器的想法。
说干就干,他联系厂家购买了整套的秦腔伴奏乐器,每天开车拉到百合公园,摆好后让爱好者们免费使用,免费的乐器吸引了很多人前来。后来,他又将自己的办公室向秦腔爱好者们开放了一段时间。
除了免费的乐器,李晚明还给多位热爱二胡但因种种原因无法购买的人赠送了二胡。同时,他利用自己从事过木材生意的相关知识,帮助很多人挑选乐器,联系厂家进货和维护。
说到为何需要开办这样一个平台,李晚明表示,就是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,给老人们搭建一个服务平台。
2015年,李晚明在七里河区老年大学报名,开始有效学习二胡,并被选为班长。为了给班上的同学找一个练习的场所,他租了一套房,让同学们免费练习。为了方便大家,他自掏腰包购买二胡、音响、乐谱架、桌椅板凳等。
一开始,只是每周日和同学们一起练习,渐渐地,同学们又带来了自己的朋友,李晚明热情地接待这些慕名而来的人,为他们免费服务。渐渐地,除了练习的人,还有专业的老师在这里免费教授。就这样,练习室由每周一天的练习,变为每周四天,来的人由最初的二三十人变成一百多人。每逢周二、周四、周五和周日的练习日,李晚明都会5时起床,早早来到练习室,准备乐器和茶水等。
对于李晚明,大家最大的心声就是感激,感谢他以一己之力为大家提供这样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,让退休的老人们有这样一个老有所乐的平台。正如一位江苏乐器厂的老板所说:“这样的好事别说西北,就连全国都没见过。”
现在,来这里练过二胡的老人们活跃在各个社区和街道,多次受邀表演。今年重阳节和国庆节,他们就在西湖公园进行了二胡演奏。
现今的繁华都市,装修高档的各式美发沙龙、美发连锁店遍布大街小巷,门庭前都是俊男美女在招揽顾客,年轻人的发型和颜色尽显时尚潮流,如果你不知道离子烫、空气刘海、雕刻染发、奶奶灰之类的代名词就OUT了。然而,在城市街角、菜市场、天桥下还是有这么一个群体——露天“理发师”。光华街早市就有这样一个小摊,一包一椅,6元钱理一次发,经济实惠,童叟无欺。
只要不下雨,已过花甲之年的徐尧邦师傅肯定会背着他那装满工具的小布包出摊,每天早晨7时30分就来到光华街早市“抢”摊位,交纳5元市场管理费,匀出一块空地,折叠椅一摆,自营的“理发店”就开张了。营业前,徐师傅会先用毛巾去掸掸木椅上的灰尘,干净整洁地迎接每一位客人。
徐师傅是永登县树屏镇人,曾在手机维修店学会了手机修理的手艺,几年中徐师傅倒也有了些小积蓄,老伴在家务农,日子过得和和美美。徐师傅说:“踏踏实实过日子,把钱挣来比什么都强。”慢慢地孩子们都长大了,徐师傅一咬牙,决定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,遂举家搬迁到了兰州城。为了在这个繁华而又陌生的城市安家,徐师傅重操几十年前学会的理发手艺,在天桥下、早市口和街角处摆起了理发的摊子。
“老徐,今天生意咋样?”年近80岁的刘老汉来到徐师傅的摊前,“哎吆吆,老哥你来了,等一下,这个马上就剪完了。”徐师傅赶忙招呼着刘大爷。大爷说:“我就住在集市附近,几乎每隔半个月都要来找徐师傅理发,从黑头发一直剪到了一头白发,老徐剪的头我最称心!”对这样的老顾客,徐师傅格外上心,十几年的相处早已经是相知相惜的好朋友了,徐师傅觉得,他的理发摊能坚持到现在,全靠这群“老粉丝团”的支持。
也许有一天,街边就不准摆理发摊了,或者自己的身体吃不消了。“唉!到时再做打算吧。”子女们也经常劝他好好安享晚年,不要再风里来雨里去了,但徐师傅总觉得,撇下这几十年的手艺有些不舍。对于徐师傅来说,用自己的手艺,维持生活温饱,也服务着和他一样为生活奔波着的人们就很满足了。